English

武汉六中: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

2000-05-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一则新闻引出的采访

5月11日,记者在武汉一家媒体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素质报告替代名次表──市六中破除沿用20多年的规矩》。文章说在结束期中考试约一周后,武汉六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同学们,人人都拿到一张内容丰富的“学生素质发展情况报告单”。在上个学期期中考试后,这些同学拿到的都是由电脑排好了名次的班级同学成绩总表。而这次发下的“报告单”上,名次没有了。

文章还进一步介绍了“素质报告”的具体内容:今年初,武汉六中重新设计了学生成绩报告单,设置了等级和百分两种成绩报告体系,将学生德、智、体分解成21个小项。在“德”项中,列出了“积极上进”、“俭朴勤劳”、“诚实谦虚”等小项,而这正是一些同学目前做得还不够好的。同学们还高兴地发现,在“体”项中,有“无不良嗜好”、“心理健全”、“环保意识”、“审美水平”等过去学校从来不评价的内容。“智”项也有类似“勤学好问”、“创新思维”等等级评价的小项,同时还开列了学生考试成绩。这次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考试科目包括语、数、外、理、化等5科。学校取消排名后,仍为同学们提供了“参照系”:各科成绩都列有年级、班级均分、年级最高分,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水平。

这则小消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决定采访这所敢于破除多年旧规的学校。

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窗口学校”

春风荡漾的五月天,记者走进了位于汉口球场路与建设大道交汇处附近的武汉六中。校园环境宁静而优美,建筑风格典雅而独特。副校长谢汉生带我参观了整个校园。那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式老房子,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学术氛围,那座正对校门口的巨大的孙子雕像又让人无形中体会到一种古老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在绿荫葱茏的校园里漫步,处处感受到中华古老传统文化与西洋开放现代风尚的融合。一块小小的公告牌上,每天风雨无阻地写着当天过生日的学生名字,体现出学校对每个学生都呵护有加;与之紧紧相伴的“尊师树”又浸润着每个学生尊崇知识的求学渴望。记者不禁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是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

谢汉生副校长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昨天和今天。武汉六中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03年的德华学堂,其校训“修德、尚智”较好地概括了这所名校的传统和特点。几度变迁,后为私立汉口上智中学。1953年人民政府接管,改为现名。学校是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武汉分部所在地,是湖北省、武汉市级文明单位,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湖北省第一批教改实验学校,武汉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定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该校的青年工作曾受到团中央的表彰。学校现有教学班33个,在籍学生1486人。全校正式教职工155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专职高级教师51人,中级教师24人,初级教师27人,被评为特级教师12人,市学科带头人15人,省市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5人,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模范教师2人。

改革开放20年来,学校以人为本,励精图治,勇于创新,形成了“全、严、活、实”的办学风格。“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成其全面发展;“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严治校;“活”就是生动活泼,激发活力,不断创新;“实”就是面对实际敬业实干,务求实效。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逐步建立以“主体发展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如:科研兴教,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劳动技术教育和体育等。

学校办学成果丰硕,近年来,有60%以上学生被评为全国、省、市、区、校三好学生,学生合格率达100%,每年95%以上的学生考入高等学校深造,高考升学率一直居省市一流水平,学校曾出现四个省、市高考文、理科类“状元”,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多、层次高,语文“楚才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劳技、环保、地理、历史等学科竞赛均列省市前茅,该校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物理竞赛中获金、铜牌,受到了江泽民和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创造了奥林匹克竞赛史奇迹,即两名学生同时在两个学科获奖。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有的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等。

武汉六中教科研成果丰硕,劳技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学校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重点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并在全国推广。学校还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九·五”科研项目。

该校是省、市篮球、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人才后备学校,学生男篮10余年连续获市中学生比赛冠军,田径居省市先进行列,多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型比赛,参加全省重点中学运动会,近年一直连续获男、女团体第一。

伴随着学习、实践和思考,学校在继承百年老校“求实、严谨、勤朴、忠毅”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作风的同时,又结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完善办学体系。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校长周天六在古色古香的红楼里接受记者采访。他说: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党中央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些精神成为推动我校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我们认真学习,统一认识,不断总结,勇于实践,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力图建立起“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体系。明确提出“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将“用人”和“育人”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记者了解到,该校对于教职工,善于培养和使用,重视他们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为他们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抛弃过去那种严加约束、压抑个性发展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思想和做法,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通过“用人”和“育人”促进改革,用改革促进发展。不断地完善办学实施,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条件,学校的改革与建设取得空前的业绩。学校明确地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质量第一流,管理水平第一流,师资队伍第一流,教育环境第一流等四个“一流”的全国知名重点中学的奋斗目标,并且实施了旨在实现教育质量一流的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两化”方案,旨在实现师资队伍一流的“三阳”工程即名师工程;旨在实现管理水平一流的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的“三治校”方针,以及旨在实现教育条件一流的“校园文化工程”和整体规划工程。学校同时承担了《中学生行为学习习惯及心理调控》的研究课题,以及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课堂心理研究等,拉开了深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的序幕,把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推向一个崭新领域。并逐步建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新体系。

现在,这一教育思想在每个教师心里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指南,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修身,学会求知──重法,学会生活──兼达,学会健体──固本,学会审美──怡情,学会创造──出新。围绕这个总目标,各部门、处室、学科、年级确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形成体系。进而形成“育人为本”的全员参与、全方位体现、全过程渗透的教育格局。为此六中建立了素质教育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网络,他们的口号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科学地教学生学,教学生科学地学,把学校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这一目标体系在《武汉六中1995—2010年改革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并正在努力实施。

“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教学体系

武汉六中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办学实际,走出误区,提出“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两化”方案。该校领导认为,只有课堂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接收科学文化知识、养成思想品格的主要阵地。“两化”方案围绕着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主要方面,突出学科课程、重视活动课程、开发隐形教育课程,建立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周校长提出了:教学遵从素质教育的六大原则,那就是:①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走出把素质教育认为是教学以外的多搞活动或是搞所谓“开门办学”的误区,坚持教学是中心,课堂是主阵地;②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③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精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估;④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教育的发展功能,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⑤渗透性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挖掘教材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因素,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得到提高;⑥基础性原则,十分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学习与掌握,突出升学预备学校的地位,为大学输送高质量的新生。

于是,在教学中该校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提出“学长式”的教师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听、评等多个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学反馈表,集中学生的要求和想法,让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我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每年开展“爱生月”活动以及班级为单位的“两老三青一枝花”(2位教师,3名男同学,1名女同学)的球赛活动,增进师生情谊,为教学营造和谐的环境。学校还明确地规定教师要言行文明,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与学生做知心朋友,不得侮辱学生人格,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把课堂变成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园地。该校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了大型活动的创意和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邬俊同学念高二时,受一位日本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启发,大胆推测:在失重状态下,固体和液体的相对位置由物质表面浸润程度所决定。他为此设计的实验方案获中美合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设计二等奖。他还以丰富的想象,在国际风景建筑师学会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29届世界学生风景设计与研究设计比赛中获金奖第一名。学校还开设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各种选修课程,组织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兴趣小组,建立气象观测站,上智文学社、英语角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以劳培德,以劳启智,以劳强体,以劳健美”的劳技课堂

武汉六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的同时,注意学科知识相互借鉴渗透,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和谐发展,制定了类似劳技课的“以劳培德,以劳启智,以劳强体,以劳健美”的学科教学目标,文科教学借鉴理科的严谨,理科教学也向文科那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情感特色和形象空间。另一方面学校注重非高考科目的教学,如劳技课和体音美等课程是该校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办学一大特色。

近几年该校劳技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开辟劳技专用教室8间,自筹经费购买劳技教育设备30余万元,各专业专兼职教师齐全。学校配齐了缝纫、制图、英文打字、无线电、电工、摄影、机械修理、手工制作、微机等门类的专用设备,每种设备可以同时供30人使用,保证了学生能从事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并有一定数量的劳技教育的图书资料供师生阅读。

记者现场采访看到:学生的劳动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培养了好的劳动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锻炼出了一双灵巧的双手,有的能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能缝制自己设计的服装,有的能快速打出准确无误的英文,有的能维修照明电路和家用电器,有的能拍摄艺术水平很高的照片,有的能绘出准确漂亮的三视图,有的能装响六管收音机,有的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据介绍,该校每年有几十人次在各级劳技比赛中获奖。郭茜、刘斌、李晓亮分别获湖北省第一、二、三届“学海杯”高中学生劳技操作竞赛“实用电子技术”、“识图制图”双一等奖,连续三年夺冠,创造了湖北省绝无仅有的成绩。付凯获1998年全国青少年航模大赛二等奖;吴辉获1998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模型制作大赛一等奖,付凯获二等奖……等等。另外12名同学被授予全国三级“少年技师”资格证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